服务热线:400-123-4567
新闻资讯
新闻资讯
新闻资讯
半岛官网她在阿勒泰造出全国最野的吃播
时间:2024-05-30 13:11:11浏览次数:

  半岛sports沿着阿尔泰山,乌伦古河蜿蜒而下。踏入5月,冰雪都融化了,洪水滚滚涌流,河谷又进入一年里忙碌的春天。洪水冲走了河狸储存越冬食物的天然“冰箱”,河狸忙着出来觅食,为接下来的生娃、筑巢做准备。

  蒙新河狸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,在我国仅分布于新疆阿勒泰地区的乌伦古河谷,数量比大熊猫还稀少。接受《新周刊》采访前几天,初雯雯刚刚参加了联合国论坛。在论坛上,她报告了蒙新河狸种群数量实现近50%增长的好消息。

  河狸忙碌起来,初雯雯也一刻都没闲着:回收红外相机、到河谷种树、放归红雁、救助受伤动物……接受采访的当天,她凌晨三四点才躺下。

  “我线年后的自己,能和这么多志同道合的兄弟姐妹并肩奋斗,守护野生动物,保护自然生态。”今年世界地球日,初雯雯和同事方通简合著的《万类霜天竞自由》一书正式发行。新书讲述了她和小伙伴们一起参与阿尔泰山自然保护工作,搭建“河狸食堂”,救助野生动物的感人故事。

  初雯雯在阿勒泰长大,她形容家乡“生物多样性高度发达”。在城区里看到松鼠欢跃,从阿勒泰前往乌鲁木齐的公路边会有黄羊和野驴闪现,这些都是“阿尔泰‘小朋友’的常态化操作”。

  12岁那年,她在富蕴县恰库尔图镇的土渠边上溜达,一阵切土豆丝般的咔嚓声传入耳中。她刚看清那是一只河狸的身影,转瞬间就被它那船桨状的大尾击水的巨响吓了一跳。打那以后,每路过那段土渠,她都会竖着耳朵找切土豆声,希望再次邂逅这神秘的小伙伴。

  长大后,初雯雯到北京林业大学攻读野生动物保护与利用专业博士。随着相关知识的增加,她深深为河狸修水坝改造环境的本领而折服。2018年回到家乡后,她和几个同学创办了“阿勒泰地区自然保护协会”,他们想守护的第一种动物,正是蒙新河狸。

  跟随内心,并不代表从此无忧。谈及协会遇到的困难,初雯雯一口气能数出好几个:经费紧缺、灌木柳种不活、跟牧民沟通受挫……“这5年真的好苦,但做成(事情)真的很酷!”

  协会刚成立时,几乎没有资金,工作人员连吃饭都成问题。当时初雯雯就厚着脸皮,把大家领回姥姥家蹭饭。

  沿着河谷走了750公里,初雯雯和小伙伴逐一摸清河狸筑巢的位置和特点,分析出制约河狸数量的关键因素——河谷土壤沙化,灌木林密度低。

  河狸最爱啃食新鲜树枝的韧皮部,吃完还会把树干打包回家筑巢。在河狸世界里,要是周围口粮不足,它们宁愿少生娃。

  初雯雯打算在这沙地里种灌木柳,从而“借助自然的力量”来修复环境。看着协会人手不足,她想方设法,动员当地牧民,一起参与灌木柳的栽种。

  一群人,提着水桶和铁锹,起早贪黑地挖洞、压枝、浇水。他们被蚊子叮得满头包,胳膊被晒得脱了皮。一分耕耘却没有一分收获,第一年辛苦种下的灌木柳,死掉的小树苗比活下来的多得多。

  为了把树种活,初雯雯回到母校“搬救兵”,请求北京林业大学的老师们“会诊”灌木柳种植问题。次年,灌木柳的存活率总算飙升至70%。

  灌木柳种活了,新的问题也接踵而至。经过测算,要想恢复河狸的栖息地,至少需要种下40万棵灌木柳。这也意味着,协会要筹集起码200万元的资金。这笔巨款从哪来呢?

  初雯雯想到了网络众筹。就这样,“河狸食堂”公益项目于5年前正式上线年,初雯雯和小伙伴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野生动物生境直播频道。透过直播镜头,不少人像初雯雯那样迷上了河狸啃树枝的咔嚓声,晚上不看上几眼河狸还睡不着觉。有网友点评:“你们在造星,真正的自然之星。”

  直播让更多人看见河狸的萌,也让大家了解河狸的生存需要。网友们争先恐后认养河狸,掏出平日省下来的奶茶钱、零食钱来支持“河狸食堂”。

  这群刚迷上河狸的人,通过网络集结成“河狸军团”。他们是遍布全国的自然保护粉丝,大多是90后、00后,总人数超过100万。

  每到年初,“河狸军团”的200多个微信群里就不时蹦出主动要求续费捐助的信息。网友们生怕自己一不留神,就与看着长大的河狸失之交臂。

  “我们一直坚持将心比心,用大家听得懂的方式,去讲述这些野生动物的故事。拍短视频、做河狸直播,都是为了让大家知道捐的钱花到了哪里。因为大家真的关心这些动物。”

  就凭着这一句“将心比心”,初雯雯记住了上千名网友的名字、职业和爱好等,甚至包括其中很多人的生日。在群里,初雯雯教网友如何科学救助从巢里掉下的雏鸟,说完还不忘叮嘱对方:“你腰椎不好,爬高要注意安全。”

  5年来,“河狸军团”的网友们从操心河狸能否吃上饭,到现在开始操心工作人员有没有好好吃饭。“我们彼此就像家人、朋友一样。”初雯雯说。

  除了“河狸军团”,乌伦古河畔的牧民也是守护河狸的中坚力量。他们不仅年复一年地参与灌木柳种植,而且承担着河狸的日常巡护任务。

  当年,有一只刚成年的河狸误入农业灌溉水渠筑巢。幸好,有一位人称“老班长”的退役伞兵“像对待自己孩子一样”照顾它,每天蹚过积雪去送饭,那只迷途河狸才熬过严冬。像老班长这样的牧民巡护员,如今在乌伦古河谷有超过100位。他们骄傲地自称“河狸爸爸”或“河狸妈妈”。

  在协会、“河狸军团”和牧民们的共同努力下,5年来,乌伦古河谷新增40多万棵灌木柳,原本的沙地逐渐变成沃土,树影婆娑,生机勃勃。河狸在家门口就能畅享鲜嫩枝条,原本的“经济适用巢”扩建成“豪华大水坝”,河狸夫妻繁衍的热情也高涨起来。

  2018年,乌伦古河流域的蒙新河狸仅有500只,挣扎于最小种群濒危线年,它们的种群数量实现了近50%的增长,一块“河狸食堂”捐助的栖息地,更是成功养活了4个河狸家族。

  河狸孜孜不倦地用树枝、软泥等材料垒堤坝,减缓了水流,大小水塘由此形成,吸引来更多野生动物。兔狲、野兔、獾、赤狐和沙狐等众多新面孔,纷纷来乌伦古河谷“打卡”。

  因为在自然保护领域的出色表现,2021年,在昆明召开的联合国《生物多样性公约》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开幕式上,初雯雯受邀发言。后来,她还获得“中国青年五四奖章”。采访中,她更喜欢把这些荣誉归于共同守护河狸的网友和牧民。

  正如《万类霜天竞自由》一书中所写:“我们就像一根根羽毛,每一根看起来都轻盈得好像微不足道,但当我们紧密地排布在一起,就组成了一双翅膀。”

  今年4月,持续5年的“河狸守护者”公益项目正式下线,守护者们很是不舍。初雯雯解释道,这是因为河狸种群已进入和谐发展阶段,而河狸仅是阿尔泰野生动物的其中一种,他们需要把更多精力投入其他领域。

  协会联合“河狸军团”网友及富蕴县政府,发起并筹建了国际山脉阿尔泰山在我国境内第一所兼具医疗、科研能力的专业野生动物救助中心。

  阿尔泰山野生动物救助中心,野放赤狐“毛毛”和“小小”。(图/方通简 摄)

  初雯雯接受采访前一天,中心接收了一只游隼和两只鵟——它们都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。这两只鵟来自伊犁,距离乌伦古河谷1400多公里。“只要能让小动物活下来,只要我们能到的地方,全新疆乃至新疆以外的地方,我们都使命必达。”

  这里救助的动物,大多被人类伤害:身缠渔网的白鹭、偷入牛圈被逮的兔狲、差点被胶拖鞋噎死的秃鹫,等等。每一只入住救助中心的野生动物,都有属于自己的一份档案,包括动物体检表、治疗记录、饲喂用药、野放评估等。

  中毒的秃鹫奄奄一息, 第一次兽医会诊时医生们都不抱太大希望。(图/李晓云 摄)

  那只五入牛圈都空手返回的兔狲,最终在救助中心吃上大盘新鲜牛肉。放归前,它在协会人员搭建的野放实战基地学会了捕猎耗子、鹌鹑等求生本领,以后不用再冒险进入人类地盘。

  救治一只垂危的秃鹫时,初雯雯向上天许愿,“用自己的2年单身来换鹫姥爷的命”。当时救助中心还没完善,这位姑娘甚至腾出了自己的洗手间给“鹫姥爷”做ICU病房。

  对于这些素昧平生的野生动物,初雯雯和十多位协会同事凭着十足的真诚,尽力照顾它们:管吃管住,包教野外生存技能,有时还送捏脚服务。怪不得网友交口称赞这里是“野生动物版世外桃源”。

  然而,“在这里,死亡其实是常态化的”,初雯雯说。每次看着小动物的生命在自己眼前消逝,初雯雯都非常难受。她责问自己:“如果当时做了什么(措施),它是不是就不会死?如果刚受伤,就立即送到救助中心(它会不会得救)?”无数“如果”缠绕着初雯雯的心,让她把自己关进房间里,痛苦垂泪。

  在同事木子姐的开导下,初雯雯逐渐把悲伤转化为行动。他们把救助中心的电话号码印在扇子、围裙等生活用品上,拜托牧民看到受伤的野生动物就第一时间通知他们。野生动物保护者不是神,不可能决定生死,但他们可以在救助上尽一份力。

  阿尔泰山野生动物救助中心里的黑鸢,它好奇地打量穿着伪装服的保育员。(图/方通简 摄)

  在保护动物上,协会总是一丝不苟,把最好的资源优先安排给动物。受救助动物拥有专业的生化体检仪,还有量身定做的野化设施。相较之下,协会办公室至今仍处于毛坯房状态,工作人员的生活区更可以说是“简陋”。

  接受采访前一天,初雯雯和同事们在河谷里种了一整天树,满身汗和土,回到中心却连冲澡都实现不了。救助中心建在山上,自来水水压低,水中杂质较多,再加上没有净水设备,工作人员的日常用水、饮水条件亟待改善。

  常有人问初雯雯为何要“坚守”在新疆的大山里。在她看来,“坚守”通常有着不情愿又无可奈何的意味,但于她而言,回到阿尔泰,是“回归”,而不是“坚守”。

  初雯雯喜欢大山大野的广阔,更喜欢和野生动物待在一起。冥冥之中,她仿佛听到阿尔泰动物对自己的召唤。

  “我跟这片土地根系相连。阿勒泰源源不断向我输送前进的能量,让我在野生动物保护上能有所作为。如果让我再选一次,我还是会回来。”初雯雯坚定地说。